K图 BK0617_0

  中国将三种高敏感石墨物项纳入出口管制,石墨烯概念大涨,多家上市企业涨停。

  10月20日,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将此前实施临时管制的球化石墨等三种高敏感石墨物项,正式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

  同时,取消对炉用碳电极等五种主要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的低敏感石墨物项的临时管制。该政策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对特定石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方实施出口管制正常调整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

  公告中明确了满足以下特性的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一是高纯度(纯度>99.9%)、高强度(抗折强度>30Mpa)、高密度(密度>1.73克/立方厘米)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制品;二是天然鳞片石墨及其制品(包含球化石墨、膨胀石墨等)。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负极材料分析师常柯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受管制的材料主要应用在核能、新能源、储能、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石墨分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天然石墨又分为鳞片石墨、块状石墨和隐晶质石墨。

  其中,天然鳞片石墨是一种优异的非金属导电导热惰性材料,在电池电极、电池集电和导电、电子器件、电磁屏蔽等领域业界有广泛应用。

  具有高纯度、高强度、高密度的人造石墨,属于特种石墨,是战略新兴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和出口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上述对石墨物项的管制措施,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管制理念,有利于更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有利于保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有利于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自2016年起,中国对人造石墨及制品、鳞片石墨、球化石墨出口就有相关政策的限制。”常柯对界面新闻表示,从近年来海关数据看,鳞片石墨及球化石墨主要出口至日韩,但出口已逐年减少。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2022年,全球石墨储量总计3.3亿吨左右,天然石墨产量约130万吨。其中,中国的天然石墨储量为5200万吨,占全球天然石墨储量15.76%,次于土耳其和巴西;中国的天然石墨产量为8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5.38%。

图片

2022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图表来源:智研咨询

  智研咨询报告指出,石墨不仅应用于电极电刷、铅笔、耐火材料、润滑等传统工业领域,更是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战略性新兴及核电领域的关键资源,已经被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列为“危机矿产”或“战略性矿产”。

  中国以全球第三储量的位置贡献了全球六成的产量背后,是开采强度过高的代价。

  上述机构报告显示,2012年以前,中国石墨采选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而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导致长期过度消耗的石墨资源;2012-2016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开始遏制石墨开采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三阶段为2016年11月后,国务院批复同意由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石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进一步加强对石墨资源的开采利用管理。

  “此次措施是继2016年政策的更新,主要为了规范石墨出口及溯源,对石墨企业的生产影响并不明显。”常柯认为。

  此外,常柯指出,取消对炉用碳电极等五种低敏感石墨物项的临时管制,对此类石墨企业则是利好,利于增加它们的出口。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增长拉动下,国内外对于石墨的市场需求大增,尤其是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安全无毒等优点。但天然石墨的颗粒外表面反应活性不均匀,晶粒粒度较大,在充放电过程中表面晶体结构容易被破坏。

  人造石墨因此成为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碳源,因其具有易于石墨化、电导率高、价格相对低廉、灰分低等优点,可保证高电压、大容量和循环寿命长及电流密度的要求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约为84%,已成为近年负极材料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负极材料第一梯队企业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璞泰来(603659.SH)主要生产中高端人造石墨负极,凯金能源、尚泰科技、中科电气等二线企业主要生产低端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的代表企业主要有贝特瑞和翔丰华。

  上述管制消息发布后,石墨烯概念股部分大涨,截至10月20日收盘,德尔未来(002631.SZ)、华丽家族(600503.SH)涨停,翔丰华(300890.SZ)、锦富技术(300128.SZ)涨超8%。